【特稿】 “吃粗糧”火電廠高質量建設的密鑰
|
|||||
|
|||||
盛夏時節,萬物并秀。在六盤水市盤州市盤南產業園區,中電建盤南2×660兆瓦低熱值煤發電項目施工現場塔吊飛轉,機器轟鳴,2000多名工人,幾十臺大型機械設備正在加緊作業,主廠房、鍋爐、煙囪、冷卻塔和輸煤系統等建設如火如荼推進,一座現代化能源“堡壘”的雛形已初步顯現。 盤南電廠是貴州省“十四五”電力發展規劃的重點項目,也是中國電建集團落實國家火電“三個八千萬”政策在貴州投資落地的第一個大型電源點工程。該項目坐落于六盤水市盤州市大山鎮,由中電建電力投資集團有限公司投資控股、貴州久泰邦達能源開發有限公司參股,以深度煤電聯營方式共同投資建設。貴州工程公司作為EPC總承包聯合體牽頭方承建,建成投產后年發電約60億度,年度消耗516萬噸燃煤,其中,煤泥、煤矸石摻燒比例高達70%,將是一座主要“吃粗糧”的綠色火電廠。 今年6月以來,項目相繼高標準完成1號機組發電機定子吊裝、化學制水系統一次成功、2號機主廠房結構順利到頂等多個重大節點,向年底首臺機組并網發電目標全力沖刺。高質量履約的背后藏著哪些密鑰?記者到現場進行了探訪。 策劃先行 精益管理強引擎 時下,位于北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區的盤州市正迎來雨季。剛剛還是晴空萬里,轉眼間就烏云密布,瞬間下起了瓢潑大雨。這個季節的雨,來得快停得也快。雨后放晴,焊接班的師傅們又急匆匆走出雨棚奔向組合場,錘子敲打聲、管材碰撞聲、焊花飛濺聲交匯,一派繁忙的景象映入眼簾,再復雜多變的天氣也難抵工人們的工作熱情。 “我們要統一思想,緊盯目標,發揮火電建設管理優勢,高標準、嚴要求加強管理,嚴格安全文明施工,嚴控質量工藝水平,保證項目如期并網發電,實現達標投產。”公司領導在2024年5月16日項目正式開工儀式上的表態至今仍回響在每個人的耳畔。 凡事預則立不預則廢。面對工期緊、任務重的實際,項目管理團隊堅持策劃先行,嚴格制定施工進度“時間表”和“路線圖”,確保工程建設按計劃穩步推進。“項目開工以來,我們結合合同工期和工程特點,將整個項目分解為細致的工作包,采用工作分解結構,明確各工作包的工作內容、責任人、工期以及相互邏輯關系,并運用關鍵路徑法精準確定關鍵線路。”據項目經理楊成豪介紹,項目部把鍋爐安裝、主廠房建設等關鍵工作納入關鍵線路重點管控,在資源配置和進度推進上給予優先保障。同時,考慮當地氣候多變、地質條件復雜等因素,為進度計劃預留合理緩沖時間,通過建立動態調整機制,根據設計變更、設備到貨情況等實際進展,定期對進度計劃進行優化。尤其是在主廠房基礎施工過程中,因地下設施布局變化導致基礎出零米時間延后,項目團隊及時調整后續施工計劃,通過增加人員和設備投入,在不影響整體工期的前提下,確保了關鍵節點的銜接。 在資源調配管理上,項目打出了高效“組合拳”。人力資源配置方面,根據工程不同階段需求,靈活調配施工人員,通過內部調配技術骨干、外部招聘專業施工隊伍等舉措,保障施工高峰期人員充足。同時,加強技能培訓和安全培訓,提高施工人員工作效率。設備物資采購上,提前制定詳細的物資采購計劃,建立完善的物資采購和供應體系,與優質供應商建立長期合作關系,實時跟蹤到貨情況,確保“糧草”充足,保障施工不間斷。項目在機械設備高效運行上也是做足了功課,根據施工需求,優化施工工序,使同一臺起重機在不同施工區域高效作業,減少設備閑置時間,提高設備利用率。 鍋爐水壓試驗是火電機組安裝工程進度的重要里程碑。當前,項目將1號鍋爐水壓試驗當作盛夏“攻堅戰”。來到1號鍋爐施工現場,只見現場焊花飛濺,工人們正在精心焊接每一道焊口,向鍋爐水壓試驗目標發起最后的沖鋒。“不同于常規的煤粉爐,盤南低熱值電廠單臺爐的施工焊口約63000道,較常規超超臨界機組多出15000道左右,截至到6月25日已完成焊口35000多道,現在我們正在積極增加力量,爭取早日到達水壓試驗條件。”項目副經理兼工程部主任徐朝紅的話語鏗鏘有力。 創新賦能 安全質量齊頭進 走進盤南電廠施工現場,能強烈地感受到嚴謹、有序、和諧的安全綠色施工氛圍。盡管場地狹小,現場布局依然合理整齊,設備材料擺放整齊、施工機械閃光燈和警示音往來穿梭,施工規劃科學標準、安全圍欄鮮明醒目。項目自開工以來,已實現400多天安全生產“零事故”。 今年6月“安全生產月”期間,項目部開展“安全生產月”啟動儀式、安全咨詢日、世界環境日、節能宣傳周、全國低碳日、安全生產公開課、安全教育培訓、應急演練等活動,不斷提高項目員工安全意識。項目部全面落實安全責任,形成了橫向到邊,縱向到底的安全管理體系,不斷提高工程建設項目現場安全管理水平,創新安全管理模式,護航項目安全、優質、高效推進。 項目以創新賦能安全生產,大力推進科技興安。“我們部署安排 82 路視頻監控設備,全部接入數智建造平臺,提升規范化、信息化水平,及時發現和處理安全隱患,有效降低項目安全風險。”項目安全總監歐炳中說。監控平臺由專人值守,發現違章或隱患及時糾正,做到有施工的地方就有安全監督,確保安全管控全覆蓋。 “我是鋼筋工,吊裝鋼筋要扎牢,物料碼放要穩當......”“未經培訓不上崗,防護用品不能忘......”項目施工現場,一名鋼筋工在上工前熟練介紹崗位操作規范。據現場安全管理人員李曉林介紹,項目結合集團公司《關于規范班組生產組織及安全管理的意見》以及相關安全生產法律法規,出臺作業人員行為安全三十八項禁令、安全七步法等,提煉出涵蓋土建、安裝、機械、裝飾四大類40個工種的現場安全六大紀律和各工種三條鐵律,簡稱“三鐵六律”。“三鐵六律”簡短易記,不僅讓工人們養成自覺遵守安全文明施工的良好習慣,也將正確佩戴安全設施、規范作業牢牢記在心里。“這些鐵律、紀律不僅要熟記,還要進行考試,晚上還要分工種進行培訓。”李曉林補充道。 在注重安全的同時,項目在質量工藝上也是下足了功夫。項目一開始便制定了“爭創國優”的質量目標,創建土建樣板與安裝類樣板間,將工程中的亮點項目制作成樣品擺放至規定區域,質量管理實行“實體樣板指引”。為加強項目質量管理,提高質量管理體系運行和工程質量創優,項目通過開展質量周檢查、月度質量例會、開展質量主題活動,增強全員質量意識,提升項目質量管理水平。 項目堅持專業化、精細化質量管控,工程管理部按照“專項專責、權責清晰”原則,成立土建、鍋爐、汽機、電熱、焊接、機械和檔案七大專業分部,構建覆蓋全工序的質量管控體系。通過七大分部專業化管理,融合項目質量標準,形成了“職責劃分 + 管控措施 + 實施成效”的專業化質量管理模式。 多維發力 提質增效添動能 創新施工技術與新工藝在現場的應用顯著提升施工效率。在工程建設中,盤南電廠項目廣泛采用了盤扣式鋼管腳手架,明顯提高施工進度的同時,有效地增加了腳手架的周轉速度。盤扣式腳手架、鋼筋混凝土立柱模板快速加固件等新型工具的使用,使主廠房主體結構施工效率提高 20% 以上。同時,項目應用激光除銹儀和等離子切割機在鍋爐鋼結構加工中,大幅縮短了加工時間,提高了加工精度。 “得益于這些創新技術和工藝的應用,多個分項工程施工效率大幅提升,也進一步彰顯了公司在行業內的技術創新形象。”項目總工程師黃隆恒說。 兵馬未動,糧草先行。物資采購、管理是項目建設的重要一環,也是項目降本增效關鍵點之一。在物資管理上,項目物資部充分運用數智建造平臺物資管理模塊功能,通過平臺對物資的采購、入庫、出庫和庫存等環節進行管理,實現了物資的精準調配和合理庫存。同時,通過對物資出入庫數據的分析,優化物資調配方案,減少物資的浪費和積壓,降低物資管理成本。據統計,通過該模塊的應用,物資管理成本降低了20%,物資的周轉率提高了30%。 “我們通過定尺采購,減少了材料的浪費,節約了大量成本。”“通過與設計院對接,優化設計方案,科學合理選擇材料,項目創效明顯。”……當問及項目在降本增效上有哪些經驗和成效時,項目物資部主任朱秋宇如數家珍。“物資采購不僅要掌握各種物資的特性,更重要的是要看得懂圖紙。”工程造價專業出身的他每天都在研究項目物資設備的特性和圖紙,在項目經理楊成豪、項目EP經理王曉峰的牽頭和指導下,朱秋宇積極與設計院、業主等溝通交流,優化設計,合理選材,截至目前僅在物資采購上已為項目創效約952.14萬元。 大山鎮的大山里,一座現代化的綠色發電廠正在拔節生長,對面的山坡上,成排的光伏板正將光啜飲成電,更遠處,一座座風力發電機組吞風吐能……貴州工程公司助力六盤水市打造“風光水火儲”一體化綜合能源基地的目標正一步步映照成現實。 |
【打印】 【關閉】 |
瀏覽次數: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