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協力攻堅 演繹精彩】優化設計 奏響降本創效的時代強音
|
||||
|
||||
當今電建市場競爭激烈、浪潮洶涌,企業要想在波瀾壯闊改革發展中穩健前行,降本增效已然成為關乎生存與發展的核心關鍵。中國電建集團貴州工程有限公司項目團隊在盤南電廠2×660MW低熱值煤發電工程建設中迎難而上,以優化設計為主線,多管齊下推動采購創新,截至目前降本創效顯著,奏響了項目降本增效的時代強音。 優化設計 ?降本創效的源頭活水 盤南2×660MW低熱值煤發電項目是貴州省“十四五”電力發展規劃重點建設項目,新增納入規劃支撐性和調節性電源項目,是貴州省“建設全國新型綜合能源戰略基地”戰略目標的重要組成部分。 作為盤南電廠項目EPC總承包牽頭單位,貴州工程公司楊成豪團隊堅信優化設計蘊含著巨大潛力,深知一個精心雕琢、科學合理的設計方案,如同一位技藝精湛的工匠,不僅能有效避免材料浪費,更能從源頭為筑牢降本增效根基。他們在傳統集的基礎上,他們集思廣益、另辟蹊徑,以廠外排水管道、煙囪內筒、冷卻塔等分項工程的優化設計及其材料優選為突破口,攜手多方合作伙伴,成功開辟出一條降本增效新路徑,用顯著創效成績為企業高質量改革發展賦能。 創新驅動 ?優化設計的核心引擎 創新是優化設計的靈魂所在,不僅能推動設計方案實現質的飛躍,更能為企業高質量發展賦能。唯有不斷引入新理念、新技術、新方法,才能打破傳統思維的禁錮,讓優化設計煥發全新活力,催生降本創效豐碩成果。 工程之初,項目經理楊成豪、EP經理王曉峰帶領物資部主管朱秋宇等管理人員,突破傳統集采思維束縛,充分利用工程造價專業知識,全面研判合同條款,深入剖析工程材料采購標準,借助互聯網、大數據等前沿渠道信息,進一步摸清市場行情,積累海量而珍貴的數據資源,為優化設計提供堅實的依據。他們主動與設計院展開對接,以誠懇的態度和專業的分析,動之以情、曉之以理,鍥而不舍地成功說服設計院。最終,在確保工程安全質量及使用期限的前提下,成功推出高性價比的優化設計方案獲得設計院的認可與采納,為項目降本創效邁出了堅實步伐。 以廠外補給水管為例,合同規定的d630mm×Sch11mm無縫鋼管,第一冊圖紙中選用總長度為16800m,總重為2820t,單價6200元/t,總價達1748.4萬元。楊成豪團隊經過與設計院深入溝通及反復論證,成功將管壁厚度從11mm優化至9mm,管道總長從16800m優化至16100m,總重量降至2218.978t,總價優化至1375.16萬元,按照采購價格計算,一舉創效約373.24萬元。在廠外排污水管的優化設計中,第一版圖紙中排污水管規格為d219mm×7mm規格,楊成豪團隊以充分科學數據據理力爭,最終說服設計院同意將管壁厚度從7mm減優化至5mm,總長12000m保持不變,將原管道總重量從439.145t減少至316.634t,按照采購價4245元/t計算,成功創效52萬元……這一系列的優化舉措,如同精準的手術刀,切除成本冗余部分,讓項目成本更加科學合理。 在煙囪內筒的設計優化中,項目部聯合設計院進行高性價比的設計優化,在保證安全質量及使用年限的前提下,成功優化減少煙囪內筒鈦鋼259t,按采購價10770元/t計算,創效約278.9萬元,不僅體現了項目團隊的創新能力和專業水平,更彰顯了優化設計在降本創效中的巨大作用。 協同合作? 優化設計的有力支撐 優化設計絕非單一部門或個人能夠獨立完成的任務,它需要多個部門之間密切協作、無縫溝通,信息共享與資源整合,如同交響樂團各個樂器相互配合、和諧共鳴,才能演奏出美妙的樂章,才能確保設計方案既契合市場需求與用戶期望,又具備可操作性與經濟性。 在1號冷卻塔的施工中,楊成豪團隊根據天氣變化等實際情況,牽頭組織設計、生產、施工等單位,開展以降本提質增效為目標的設計優化攻關,群策群力、集思廣益,創新提出冬季將澆筑混凝土標號由C40提升至C50的優化方案,經實驗反復驗證成功,優化方案獲得設計院的許可通過并付諸實施,將1號冷卻塔環基厚度減少至1.8米,混凝土方量減少472立方米,鋼筋量減少400噸。同時,對筒身厚度和配筋要求也進行了優化,目前筒身混凝土已優化減少1460立方米,此舉鋼筋優化創效約148萬元,混凝土優化創效約20萬元,為1號冷卻塔后續筒身施工以及2號冷卻塔整體建造提供了寶貴的創效借鑒。 持續改進:優化設計的永恒追求 優化設計,是一個永無止境、不斷迭代的過程,沒有最好,只有更好。盤南電廠項目部積極鼓勵員工不斷創新與探索,勇于嘗試新的設計理念與方法,推動優化設計水平持續提升,讓降本創效像源源不斷的活水,為項目高質量履約注入新動能。 在廠外補給水管道防腐施工策劃中,楊成豪團隊緊跟時代發展步伐,主動拜訪防腐材料廠家、虛心請教防腐施工師傅,深入了解防腐材料性能與防腐工藝流程,不斷汲取知識的營養,同時積極與設計院溝通,共同探索管道防腐工藝的最高性價比路徑。 針對補給管道內外壁防腐工藝為底漆+面漆+玻璃絲布+面漆+玻璃絲布+面漆+面漆的實際,項目部經過與設計院的深入溝通與反復研討,在優化省去管道外壁防腐最后一道面漆施工的基礎上,且鑒于管道材質為d630mm×Sch9mm無縫鋼管,正常使用期限遠超火電廠20余年的生命周期,大膽提出了管道內壁無需防腐的方案并獲得了設計院的認可通過。按照減少管道一道面漆施工、省掉內壁防腐6道工藝計算,創效約80萬元。這一成果再次證明了持續改進在優化設計中的重要性,它讓項目在降本增效的道路上不斷前行、永不止步。 通過創新驅動、協同合作與持續改進,楊成豪團隊不斷優化設計,提高工程質量,降低材料成本與施工成本,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贏得了顯著優勢,奏響了一曲激昂的降本增效時代強音,為電建行業高質量發展樹立了嶄新標桿形象。 |
【打印】 【關閉】 |
瀏覽次數: |